关于2021-2022学年规范、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通知

时间:2021-12-09

关于2021-2022学年规范、提升教师课堂

教学质量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处(室)、中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加强课堂教学主阵地建设,提高新学期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根据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安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2021129-2022123

二、实施安排

(一)示范观摩12月)

1.邀请“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 获奖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示范课活动,文理科各1

2.邀请我校“精彩课堂大赛”特等奖获奖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示范课活动,文理科各1场。

(二)二级学院集中磨课(129-123日)

1.针对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2周至第10周的教学内容, 202011日后入职的新教师开展30分钟的磨课,其它教师开展15分钟说课;

2.各二级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磨课,教师磨课不少于3次,采取“一人一课”的形式开展,并安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新教师进行一对一帮辅指导。

(三)校级评课113-123日)

1.教学改革办公室联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在校级层面设立个评审小组开展听课评课,主要安排如下:

分组

评课评委组主要成员

二级学院

课程思政组

周刚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科1

高卫国

教育学院、大健康学院

文科2

张雪占

会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文科3

张明清

人文艺术学院、丝路学院

理科1

陶国胜

建筑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2.针对2021-2022第二学期第二周至第十周的教学内容,新教师准备30分钟授课,其余教师准备10分钟说课;

3.听课评课共计三轮,首轮未通过校级评课的教师,分院及其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再次磨课待磨课结束之后重新申请轮、第三轮评课三次评课未通过者,将不再安排教学工作。

三、实施要求

(一)本次磨课所有教师必须全员参与,保证“人人参与,个个过关”;

(二)各二级学院做好实施计划表,形成“一师一档案”(包含教师个人磨课教案、教学PPT、磨课照片、磨课总结等),上述材料电子版于2021124日前提交至教师发展中心范玉霞处。


附件:1.云南工商学院2021-2022学年教师课堂教学授课评分标准

2. 云南工商学院2021-2022学年教师课堂教学说课评分标准




教学改革办公室

2021129
















附件1

云南工商学院2021-2022学年教师课堂教学授课

评分标准(100分)

授课教师


听课人


授课内容


听课时间


项目

要求

分数

教学目标

1.是否基于课程标准

2.是否符合学情

3.是否指向学科素养

10

教学理念

1.体现立德树人思想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关注全体学生,兼顾有差异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持久学习动力

10




教学设计

1.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生特点

2.教学内容有深度、广度,反映学科前沿,渗透专业思想,使用质量高的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

3.重点难点突出、逻辑合理、结构清晰

4.课程思政目标得到实现,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30

教学过程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

2.教学目标科学、明确,重视学生发展需要,所有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3.教学组织有序,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充分

4.合理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创新

30


教学效果

1.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深度参与课堂。

2.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得到了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风格突出、教学模式新颖、效果好,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10

教师素养

1.教师学科素养与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亲切,具有感染力与亲和力

2.重视引导,善于运用启发性语句,语言精炼、生动,专业术语运用得当

3.能恰当运用板书或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教学,清晰呈现学习目标及生成过程

10

总分





附件2

云南工商学院2021-2022学年教师课堂教学说课

评分标准(100分)

授课教师


听课人


课程名称


听课时间


项目

要求

分数

说教材

1.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2.教学目标全面、明确、恰当,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3.是否指向学科素养

15

说教法、学法

1.OBE教学理念的牵引下,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等

2.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情有效开展教学

3.注重课堂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师生互动

30

说教学程序

1.教学层次清楚,前后衔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重难点突破,重视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评价指导

3.教学程序实施的可操作性,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5

教学基本功

1.普通话准确、语言流畅、逻辑性强

2.教态自然、大方、感染力强

3.板书设计和教学媒体运用适当

20

总分